郑州工商学院:构建“六育五维四融”育人体系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

  • 2025-04-18
  •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 来源:凤凰网
  • 0

在深入推进文化强省战略背景下,郑州工商学院立足区域文化特色,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支点,聚焦“六育协同、五维赋能、四融贯通”的特色育人体系,构建了以文化传播为核心、非遗创新为突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艺服务社会、产教协同育人之路,为新时代高校服务区域文化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一、构建“六育协同”育人体系,厚植文化传承根基

郑州工商学院以“以德育铸魂、智育启真、体育强身、美育润心、心理疗育、数智育能”为核心,打造立体化育人生态;依托兰考校区区位优势,全国首家创新开展“焦裕禄班”思政品牌建设,创编《永不过时的焦裕禄精神》舞台思政剧,将红色基因融入课程与实践;承办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志愿者走基层慰问演出;举办“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邀请25位非遗传承人现场让剪纸、香包、毛线编织等传统技艺在校园里“活”起来,万名学生沉浸式体验传统工艺的魅力,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

《永不过时的焦裕禄精神》舞台思政剧

《永不过时的焦裕禄精神》舞台思政剧

举办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

举办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

参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八佾舞》展演

参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八佾舞》展演

二、“五维赋能”:产教融合,实践育人

学校通过“校政企研用协同,教学做赛创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五个维度构建实践育人格局,不断深化育人模式创新。在课程改革上,音乐表演专业将豫剧戏歌与红色精神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豫剧戏歌的过程中,深刻领悟红色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则探索非遗国际传播路径,运用专业知识向世界讲述中国非遗故事。与省文化馆、保利集团等50余家单位共建实践基地。

学生参演喷空剧场原创剧目《苏轼 东坡》

学生参演喷空剧场原创剧目《苏轼 东坡》

学生参演《苏轼 东坡》《千里江山图》等原创剧目,参与设计嵩州丝绸文创产品等,孵化文艺作品20余部,近三年组织学生在“未来设计师”“中国好创意”“学院奖”等国内外赛事中屡获佳绩,斩获全国一等奖200余项,累计获奖近千人次,实现教学成果向实践能力的有效转化。

全国经典诵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全国经典诵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三、“四融贯通”:集群发展,创新突破

以“专业集群建设”为抓手,推动“产教融合、校地融合、校校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四维联动,打造文化传播与非遗创新的协同发展高地。

产教融合调研行深入行业企业

产教融合调研行深入行业企业

开展“文化创意传播专业集群基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教融合调研行”走访省文化馆、省曲艺家协会、省服装行业协会、省歌舞剧院、河南喷空等30余家单位,形成“项目带动教学、实践引领发展”的良性循环。

“豫华·锦时”服装毕业大秀

“豫华·锦时”服装毕业大秀

与省服装行业协会、建中集团联合举办“豫华·锦时”毕业大秀,将非遗元素融入时尚设计,推动非遗时尚化;与顶端新闻联合举办“青春绽放 全国优秀毕业设计线上联展”,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和关注到设计成果落地;

作为高校代表登上马街书会

作为高校代表登上马街书会

作为高校代表参加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作为高校代表参加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作为高校代表登上马街书会,让传统曲艺焕发新的生命力;连续两年作为河南高校代表受邀参加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此外,依托“百村千场”文艺振兴计划,运用“云展演”“非遗直播”等数字化手段,将文化服务延伸至10余个地市,惠及群众超1.2万人次,为地方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四、培育文化创新人才高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文艺志愿服务先进单位

文艺志愿服务先进单位

郑州工商学院的艺术育人实践成果显著,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文艺志愿服务先进单位”“中原时尚推动奖”等称号。未来,学校将持续依托“美育浸润行动”,深化校地合作机制,培育百名“红色文化轻骑兵”,借助数字化技术让非遗在云端焕彩、让艺术在乡野生根。通过深化“六育五维四融”育人体系,推动非遗传承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立足河南、辐射全国”的文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传承中华文脉、服务区域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为推动河南文化强省建设不断奋进。

大河网:https://5g.dahe.cn/photo/202504171921349


工商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