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精神融入高校书院制社区文化的改革与实践
- 2025-03-19
-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 来源:河南教育宣传
- 43
将焦裕禄精神融入书院制社区文化的实践,是一种深刻的文化传承与创新。郑州工商学院多措并举,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不仅彰显了焦裕禄精神的时代价值,也极大地丰富了书院社区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一、焦裕禄精神融入书院制社区文化的顶层设计
在书院制学生社区中,通过组织各类学习交流活动,让社区学生深入了解焦裕禄的生平事迹和精神风貌,将焦裕禄精神与社区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践行焦裕禄同志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注重将焦裕禄精神融入日常管理和文化建设中,让焦裕禄精神成为学生社区文化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
(一)焦裕禄精神社区文化节
每年举办一次书院制学生社区文化节,在文化节期间围绕焦裕禄精神设计系列活动。“焦裕禄精神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深入解读焦裕禄精神的当代意义,帮助学生从理论层面加深理解;通过组织“红色志愿服务项目展”展示学生参与的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如社区帮扶、环保行动、文化宣传等,体现焦裕禄精神在实践中的传承与发扬;举办“红色文艺晚会”,采用歌舞、戏剧、朗诵、节选焦裕禄事迹进行话剧演绎等形式,艺术化地呈现焦裕禄精神的感人故事,增强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文化节的举办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学生们深刻体会到焦裕禄精神的核心价值,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2024年文化节期间,全校共开展活动50余场,参与学生超3000人次。文化节不仅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更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焦裕禄精神的内涵,感受其时代价值,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动准则。未来,文化节将进一步扩大活动规模,创新活动形式,吸引更多学生和社会各界参与,推动焦裕禄精神在更广范围内传播和实践,使之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通过这些努力,焦裕禄精神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二)红色社区志愿服务队
以书院为单位成立相关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文化宣传等多个领域的志愿服务队,通过组织各类红色精神传承活动,提升学生志愿服务意识。一方面,组织特色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组织“社区帮扶行动”,定期走访社区孤寡老人、困难家庭,为他们提供生活帮助和精神慰藉,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助人为乐的成就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定期开展“环保志愿服务”,清理校园及周边环境,宣传垃圾分类和低碳生活理念,助力绿色校园建设,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举办“红色文化宣讲活动”,走进社区、中小学,讲述焦裕禄故事,传播红色文化,使学生能够锻炼表达能力,同时将焦裕禄精神传递给更多人,推动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开展“公益课堂”,为社区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和兴趣培养,助力教育公平。另一方面,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组织特色活动。志愿服务队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如学雷锋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建党日等,策划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红色义诊”“义务植树”“爱心义卖”等,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和影响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学生们能够将焦裕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其核心价值。志愿服务队不仅成为校园内外的公益先锋,更成为传承和弘扬焦裕禄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活动,志愿服务队的活动不仅具有高度的社会价值,还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
(三)组织感人事迹宣讲
一是定期邀请焦裕禄亲属、与焦裕禄生前工作过的同事、焦裕禄干部学院讲师、知名专家学者等为社区师生讲述诸如“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等感人事迹,打造“社区微讲堂”品牌活动,让同学们更深层次地了解焦裕禄精神的内涵。二是开展以“重温焦裕禄事迹、缅怀焦裕禄功德”为主题的社区音像教学。组织全体师生观看音像访谈片《我眼中的焦裕禄》、电影《焦裕禄》、齐越播音《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纪录片《光辉的榜样》、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豫剧《焦裕禄》、音乐剧《焦裕禄》、歌曲《老焦》《党派我来的》《焦裕禄是俺们的贴心人》、诗朗诵《桐花处处香》等,并分享感悟。三是开展治理三害系列体验活动。组织社区学生党员参观张庄沙丘遗址,体验焦裕禄同志“翻淤压沙”“贴膏药”等治理三害的过程,学习焦裕禄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四是开展“青春榜样焦裕禄校园声音故事”活动。组织青年大学生用年轻人的方式再读焦裕禄,学习焦裕禄精神。五是组织开展大学生与名人名家隔空联合诵读活动。通过声音情景剧的形式演绎焦裕禄的故事,凝聚青春力量,用声音演绎青春榜样,让焦裕禄精神代代相传。
(四)开展社区集体学习会
以“传承焦裕禄精神”为主题开展社区集体学习会,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鼓励全体师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习焦裕禄精神深度融合。把学习内容有机串联,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体验中加深对焦裕禄精神的理解,推动“育人导师讲授+虚拟仿真+交互体验+反馈优化+社会实践+考核评价”一体化学习模式的构建。
通过这些实践,不仅增强了社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也提升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焦裕禄精神在书院制社区文化中的融入,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新时代书院社区文化建设的一种创新和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区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
二、焦裕禄精神融入书院制社区文化的品牌打造
焦裕禄精神融入书院制社区文化的品牌打造,有利于强化学生品德教育,促进校园文明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在社区品牌打造中,书院通过打造红色社区微讲堂、打造红色社区文化墙等品牌,有效地为我校培养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提供精神坐标和实践范式。同时,通过组建社区长、社区管理委员会指导老师等方式进行管理,有效地提升了社区品牌打造的实效性,进一步强化了焦裕禄精神引领作用,促进文明校园建设和焦裕禄精神育人成效。
(一)打造红色社区微讲堂
邀请校内外专家、优秀校友、学生代表在社区开设“微讲堂”,讲述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意义与实践案例。例如,邀请兰考驻村第一书记说奉献、说乡村振兴、说焦裕禄精神。以“焦裕禄精神”为旗帜,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通过品牌活动,将“弘扬践行焦裕禄精神”打造成书院的一张靓丽名片,成为书院鲜明的党建特色和思政工作品牌。
(二)打造红色社区文化墙
文化墙不仅是书院社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更是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焦裕禄精神的重要载体。例如,设置“红色经典语录墙”,精选焦裕禄同志的名言以及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经典语录,结合书法作品展示,激励学生铭记历史、砥砺前行;设计“红色记忆影像墙”,展示学生拍摄的红色主题摄影作品,内容可以包括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志愿服务瞬间、社区红色文化活动等,以视觉艺术形式传递红色精神;打造“红色志愿服务墙”,记录社区学生参与红色志愿服务的活动照片和感人事迹,表彰先进典型,激励更多学生投身公益事业。为了增强互动性,还设置了“红色文化互动墙”,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焦裕禄精神的理解或对红色文化的感悟,形成“红色心声墙”,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运用在书院社区墙面设计焦裕禄精神主题文化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焦裕禄同志的生平事迹、名言警句以及精神内涵,和展出学生创作的红色主题绘画、书法、摄影作品等,不仅能够美化社区环境,还能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使焦裕禄精神和其他红色文化元素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墙不仅是展示平台,更是教育阵地,通过视觉冲击和互动体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三)组建社区长、社区管理委员会指导老师
为深化焦裕禄精神在社区文化品牌中的育人效果,构建高效的社区管理体系,书院通过组建社区长、社区管理委员会指导老师提高社区管理成效,具体做法为:每个书院由9-10名育人导师(均为中共党员),每人分管负责一个社区,担任社区长,邀请兰考县“四面红旗”村村支书、兰考县“四星”级“明星党组织书记”白云山村陈保超、代庄村代玉建、杜寨村李永建、蔡现禄和张庄村申学风分别担任社区1—2、3—4、5—7、8—10社区管理委员会指导老师,有效地弘扬和传播了焦裕禄精神。
三、构建焦裕禄精神引领下的书院社区文化共生体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构建焦裕禄精神引领下的书院社区文化共生体,不仅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革新,更是对青年学生精神世界的深度滋养。这一模式的构建,以书院制社区为阵地,通过凸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促进党建活动和形式的创新,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与融合,形成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聚焦学生的成长需求,让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每一处空间都蕴含丰富“营养”。
(一)党员先锋引领,创新党建活动形式
在书院社区文化共生体的构建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可或缺。通过凸显党员的引领作用,不仅能够激发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能推动党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具体而言,即依托“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和“乡村教育研究所”等平台,邀请河南省内的优秀支部书记,特别是兰考县的“四面红旗”村村支书和“明星党组织书记”,走进书院,深入社区,分享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讲述乡村教育的感人故事,传承焦裕禄精神的深刻内涵。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化的内涵,更让焦裕禄精神在社区中生根发芽,成为引领社区成员前行的精神灯塔。
(二)社会实践基地,深化“乡村志”品牌内涵
“乡村志”品牌栏目的深化,是构建书院社区文化共生体的又一重要举措。书院通过与兰考县“四面红旗”村和“四星”级“明星党组织书记”所在的村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乡村、了解社会、锻炼能力的宝贵机会。这些社会实践基地,如张庄村、代庄村、白云山村和杜寨村,不仅成为学生接触基层、了解民生的窗口,更是他们践行焦裕禄精神、服务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在这里,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乡村的变迁,感受焦裕禄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动实践,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并传承这一宝贵精神财富。
(三)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推动思政课进社区
书院通过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结对共建,邀请思政老师进社区上思政课,为学生们带来丰富多彩的思政课,不仅丰富了书院的社区文化生活,更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一是精心打造思政讲堂。书院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到社区开展小型讲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些讲座不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焦裕禄精神的学习与思想政治工作,还加强了政治引领和思想辅导,为学生们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扎实开展辅导答疑。书院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和学业导师到社区开展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等工作,针对学生在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帮扶。这些辅导答疑活动不仅解决了学生们的实际困难,还为他们提供了专业辅导和答疑解惑的机会。三是精准举办座谈交流。书院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和关心关切的具体问题开展座谈交流,搭建起辅导员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学习生活情况的平台。这些交流活动不仅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还为他们提供了倾听他人声音、拓宽视野的机会。四是真心进行师生对话。书院鼓励辅导员运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与学生进行“一对一”对话,问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这些对话不仅帮助学生明晰了学术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还引导他们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
校领导深入课堂聆听开学第一课
2023-02-21 -
省教育厅高教处党支部与我校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2023-02-20 -
喜报!我校八项课题成功入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
2023-02-13 -
砥砺奋进新征程 凝心聚力谱新篇——我校召开新学期全体教职工大
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