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丰:中原学研究中应明确的几个关系

  • 2023-06-15
  • 发布人:党委宣传部
  • 来源:中原学
  • 443

近日,由省社科联和郑州工商学院共同主办,郑州工商学院中原学研究院承办的“中原学”理论建设研讨暨《中原掌故》出版座谈会在郑州顺利召开。研讨会上,11位专家围绕推进中原学研究和中原文化传承创新、中原学理论建构与理论发展、中原文化的国际传播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今天推出第四期《贾文丰:中原学研究中应明确的几个关系》,以飨读者。

2016年李庚香主席首次提出“中原学”这一命题以来,我应邀参加了省社科联所举办的前两届“中原学理论建设言研讨会”。自此以来,本人便围绕中原学进行思考并撰写文章,尤其是对中原文化具有开创性的问题和某些具有争议、莫衷一是的问题,深入研究和撰写文章,这些文章先后在国内核心刊物和日本报纸先后发表。我对每次中原学会议上专家们的发言,以及他们所写的文章都深有感触,曾多次有提笔撰写关于中原学的文章冲动,比如《关于中原学的若干思考》《略论中原学的研究范畴》等,但由于考虑有欠成熟,最终还是搁浅了。

我们编撰的《中原掌故》,庚香主席在其《序》里给予了充分肯定:“编写整理好《中原掌故》是一项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事情,是在为推进中原学研究尽好自己的责任。同时这本书还是‘中原学研究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学文库’的开端之作,也是我们为中原学学科建设推出的一项重大举措。”下面本人就对中原学近年来的思考谈点粗浅想法,以供在座诸位批评。

一、中原学是客观存在、自觉形成的一门学说其立足于“中原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影响着中原乃至中国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包括思想文化、伦理文化、社会政体和社会经济等诸方面)。关于“中原学”这一名称,早有宋元间人王奕提出了“岂无中原学”的反问。其有诗句:“岂无中原学,共此浩荡臆。扶舆久郁翁,一发定无敌。”(《玉斗山人集》卷二载《和徐中丞容斋旧泰山一百五韵贽见》)随着我国对地域学研究的重视,以及我省乃至全国学者对中原文化研究的逐渐深入,以致呈现中原学呼之欲出的趋势。于是,李庚香主席站在中原文化研究的高度,经过深思熟虑,于2016年正式提出“中原学”这一命题,可以说审时度势,正当其时,非常必要。


 

我们说,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有着共识,认为国学是中国的固有学术。所谓固有学术,指的是先秦的诸子百家之学,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南北朝至隋唐的佛学,宋代的理学,明代的心学,清代中期的朴学(以考据为中心的学问),民国的红学(研究《红楼梦》),以及当代的工农兵学和地域学(又称作地方学)等。既然是“学”,其研究的领域应是学术研究的范畴,不宜太宽泛。宽泛了,大而无当,反而不好定位。当“学”取“学说”义时,古人描述得甚为得体。如《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一之《道教》:“本自黄帝,至老君祖述其言,故称为黄、老之学。”按辞书解释,学说是在学术上自成系统的主张、理论。这一定义,会帮助我们加深对中原学这一命题的理解。

 

我们说,有学说,方能产生学派。那么中原学派的自然诞生,也是情理中的事情。毕竟中原学有着四大特征。即自觉性、根源性、包容性和承创性。所谓“自觉性”,即其已客观存在,且自觉形成,而不是承认不承认的问题。所谓“根源性”,即《易》之“先天八卦”“后天八卦”都诞生在中原。而《易》又为“群经之首”,其“一阴一阳之谓道”,开创了中国古老哲学之先河,其根源性自不必说。周公“礼乐”制度也诞生在中原。先秦诸子学形成于中原,儒家也是如此(孔子祖籍中原,其思想成熟形成,也是在其周游中原时期)。即使是孔子去世后,儒分八派,其中子张之儒、漆雕氏之儒属于中原(《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邱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另有子夏之儒、澹台灭明之儒也都活动在中原,其“包容性”自不待言。其“承创性”也很明显。比如《易传》及“阴阳八卦图”的承创就能说明问题,“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是时张载讲学于二程、邵雍之间故,雍著《皇极经世书》,牧陈天地五十有五数。敦颐作《通书》,程颐著《易传》,载造《太和》《参两》等篇。”(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

 

二、中原学所研究的对象中原文化与黄河文化并非包含被包含之关系目前,中原学研究遇到了一个“瓶颈”,即黄河文化与中原学的涵盖关系问题。中原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原文化,而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母体文化。就水域来说,中原从南到北基本上有漳洹(邯郸至安阳一带)、淇卫、伊洛、黄淮、汉淮(南阳、信阳一带)几个流域。如果说,黄河文化包含中原文化,那么又该置汉淮、漳洹流域于何地。所以,必须厘清中原学与黄河文化之关系。我们说,中原黄河中下游区域所形成的文化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学所研究的对象中原文化与黄河文化有着交集,其交集部分既属于中原文化,也属于黄河文化。虽然说,黄河文化是个大文化,但中原文化并非是其子文化。所以说中原文化与黄河文化并称不悖。自然中原学存在就有其独立性,这也是我们河南人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否则,河南便在文化上失去了“自我”。

三、中原学与中原地区其他“学”之关系说到历史的中原文化,不能不提到中原各地独具特色的文化,如河洛文化、殷墟文化、黄河文化(指流经河南省的中下游区域文化)、汉淮文化、陈宋文化等。我们说,这些中原的地域文化应是中原文化的支文化,不可将其与中原文化等而言之。同理,中原地域性的“学”,如伊洛学(或称河洛学。其是特指二程理学)等应涵括于其间,而不能将其与中原学相提并论。明确这些,方能够有益于研究的进行。否则,会研究者手足无措。这也是中原学研究不能深入,或者研究不能快速进展的主要原因。

 

四、中原学研究中原传统文化与服务当代之关系深入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服务当代不是一对矛盾。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当代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持久的、深远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当代时代精神,都有一个“以人为本”的共同点。只有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有力地弘扬时代精神,否则,“时代精神”便成为无力空洞的说教。中原学的研究对象应是历史的中原文化,这是其内涵。至于如何服务于当代社会的问题则是其外延所在。比如我们编纂的《中原掌故》,人们读了它,会产生一定的文化自信,会有一定的自豪感,会对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有所裨益,这就是它的外延性所起到的作用。当然,当今社会,过了百年或若百年后,也会成为中原的历史文化。  

 

工商抖音